DB4101∕T 113-2024 杨毒蛾防治技术规程(郑州市)

ID

E23973C932954443B8096D93AE1B0B0C

文件大小(MB)

0.22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16 4101,郑州市地方标准,DB4101/T 113—2024,杨毒蛾防治技术规程,2024 - 08 - 16 发布2024 - 11 - 16 实施,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01/T 113—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虫情调查1,5 防治措施2,6 防治效果调查 2,附录A(资料性) 杨毒蛾形态特征、分布、为害状及生物学特征4,附录B(规范性) 杨毒蛾标准地调查表.5,DB4101/T 113—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郑州市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郑州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O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登封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郑州市林业工作总站、登封市市政和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登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郑州市森林资源事务中心、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晓刚、胡洪涛、王桂林、杜玉霞、常国伟、杨雪、杨铜辉、王超峰、景新涛、,张俊涛、张亚萍、赵俊勇、楚佳衡、张运锋、孙晓辉、谢文娟,DB4101/T 113—2024,1,杨毒蛾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杨毒蛾的虫情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调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杨毒蛾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LY/T 2024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 2518 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 2648 林用药剂安全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c),主要危害杨树、柳树等,形态特征、分布、为害状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4 虫情调查,4.1 调查时间,在4~5月杨毒蛾越冬代幼虫和7~8月当年第一代幼虫发生期进行调查,4.2 踏查,根据寄主植物种类、林龄、林分类型等确定路线,沿林道、河渠、林带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查看植物叶片是否有窗斑、孔洞等被害状。发现有为害状,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4.3 标准地、标准株设置,4.3.1 树木集中连片的片林,以小班为单位,设立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积0.1 hm2~0.2 hm2,标准地,内采用“Z”字形或对角线法随机抽取30 株寄主植物作为标准株进行调查,4.3.2 林带每隔5 株选取1 株寄主植物作为标准株,共选取30 株标准株进行调查,4.4 调查方,DB4101/T 113—2024,2,法,根据杨毒蛾幼虫夜晚上树取食,白天下树隐藏的生活习性,采取树下调查的方式。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划取直径1m的样圆,检查树干基部翘皮缝及样圆内枯枝落叶、土块、石块等林地浅表层下幼,虫、蛹的数量,统计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调查表见附录B,5 防治措施,5.1 营林措施,5.1.1 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5.1.2 优先选用适应性、抗逆性强的杨树、柳树等寄主植物优良品种,5.1.3 对现有林分及时抚育管理,清除林地内枯枝落叶、杂草,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抵抗力,5.2 物理防治,5.2.1 人工捕杀,6~7月,结合中耕除草,人工清除树干基部直径1m样圆内的地表枯枝落叶、林地浅表层下的蛹,减,少成虫羽化。幼虫危害期清除地表枯枝落叶,人工捕杀树下隐藏幼虫,5.2.2 灯光诱杀,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上旬成虫羽化期,按片林20~30亩、林带每隔200 m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灯的设置、安装使用按照LY/T 1915规定执行,5.2.3 草把诱杀,6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化蛹期,用麦草在树干基部捆扎20 cm宽的草把诱杀,化蛹结束后,及时集中销毁,5.3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灰喜鹊、斑鸠等鸟类天敌,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5.4 化学防治,5.4.1 药物阻杀,幼虫危害期,在树干胸径处缠绕防虫胶带、涂树胶、涂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与废机油(1:10),配制药物。缠绕或涂抹时确保不留空隙,5.4.2 药剂喷雾,低龄幼虫期喷施2.5%阿维˙氟铃脲乳油800~10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液剂500倍稀液。可根据虫情进行2~3次防治,间隔期10 d~,15 d。以上药物轮换使用,效果更佳,药剂的使用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LY/T 2648规定执行。喷雾防治按照LY/T 2518规定执行,飞机防治按照LY/T 2024规定执行,6 防治效果调查,DB4101/T 113—2024,3,6.1 调查时间,在施用药物后5 d~7 d开展防治效果调查,6.2 效果调查,在防治区、未进行防治的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相似林分设立对照区,参照4.4的调查方法,开展虫,情调查,计算防治区虫口减退率、校正虫口减退率。对于防治区虫口减退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未达到85%,的区域及时开展补防。防治区虫口……

……